-
3.6 選擇關鍵業績指標時應避免進入的誤區
- 發布人:admin 發布時間:1970-01-01 08:00
-
第三章、如何設計關鍵業績考核指標體系
第二節 專家分析—關鍵業績指標體系的設計
一、確定工作產出、選擇績效指標
(三)選擇關鍵業績指標時應避免進入的誤區
選擇關鍵業績指標要避免進入以下誤區:
1、片面追求定量指標,忽視半定量、定性指標。
定量指標看似科學,但是如果指標結果數值不能獲取或者獲取成本很高,那么就不能選擇這樣的指標。例如案例中子公司人力資源部梁部長發言中提及的對行政人事部的考核指標如下:
1) 服務滿意率98%,力爭100%;
2) 會議精神傳達、貫徹執行率100%;
3) 行政人事部人員都要會寫公文,選拔、培養后備人員2-3人,選拔、培養文秘人員3-4人;
4) 預算內費用降低10%;檔案歸檔率95%,完好率100%;
5) 重大治安消防事故為0。
可以清楚看出,該企業進入了一個片面追求定量數據的誤區,上述幾條都有數字。第一條“服務滿意率98%,力爭100%”,這樣的指標很難計算,即使能夠測算,也需要用抽樣統計的方法,獲取這樣的考核結果數據要付出很大的成本,考核這樣的指標顯然是不現實的。這個指標可以改為定性指標“服務滿意度”,用定性打分的方法來評價;第二條“會議精神傳達、貫徹執行率100%”,這個指標也無法計算,可以改為定性化的指標“會議精神傳達貫徹情況”,由主管領導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客觀評價。第三條是一個比較合適的指標;第四條中的“檔案歸檔率95%”,這個指標考核結果獲取成本也很高,可以改為半定量化指標“檔案沒能及時歸檔的次數來表示”,評價標準改為“本項滿分為10分,考核期內沒有及時歸檔一次,扣減3分”。第五條本來意思是無重大治安消防事故發生,“重大治安消防事故為0”這種表述不是很規范。2、關鍵業績指標太多,缺乏重點。
既然是關鍵業績指標,就應該選擇對組織績效貢獻最大的方面來衡量。如果選擇指標太多,就會淹沒最核心指標的重要性,因此也就失去了導向作用。例如本案例中的業績指標多達21項,從考核指標中看不出工作的重點來,績效管理的導向性不強。假設在某個考核期間該質量主管發生一次“重大質量事故沒有及時解決”事項,考核總分才扣2分,如果其他各項都做得很好,那么這名主管很可能考核結果仍然為優秀。出現重大質量事故不能及時解決,顯然這樣的主管是不稱職的,考核結果為優秀是不應該的。之所以發生這樣的結果,就是因為考核指標太多,缺乏重點導致最關鍵的指標權重也很低的緣故。
- 上一篇:3.5 選擇關鍵業績指標的原則 下一篇:3.7 確定指標間的關系和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