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為直線管理者是如何面對員工“流失”的?
- 發布人:admin 發布時間:2021-04-25 14:35
-
最新內容請見趙國軍老師著作《薪酬設計與績效考核全案》(第三版)
最新管理知識和經驗請見趙國軍老師最新著作《管理核能》:如何以及激勵及績效促進企業發展一書。導讀:馬云曾經說過,“員工的離職原因很多,只有兩點最真實: 1.錢,沒給到位; 2.心,委屈了。”對于當下職場的80、90后來說,除了工資外,更看重公司與個人職業的發展。且看華為產品部管理者是怎樣思考和改進的?
在公司放開內部人才市場的流動之后,如何在日常工作中真正識別員工的需求,如何留住部門內的優秀員工?作者所管理的部門主要面向成熟期的產品交付,團隊績效一直是產品線的標桿,但在2014年6月,先后有幾位骨干員工提出要換產品線,并最終通過公司的內部人才市場(即員工俗稱的跳資源池)完成了調動,對團隊管理造成了一定的沖擊。本文圍繞此事展開分析,并給出改進的措施。
2014年6月,部門的3位14級員工突然提交了進入公司后備資源池的申請,并在一個月內完成了工作交接調動到了新產品。三位員工歷史績效都非常好,也是項目組的骨干,部門第一次遇到如此多績效優秀的員工集中要求調動,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的?
溝通及反思
員工沒有提出離職,只是去了其他產品線,說明對公司是認可的;員工的績效非常好,年初剛調過薪,調薪幅度和獎金數額也是比較到位的,問題應該主要出在部門的非物質激勵方面。
在和員工交流后,發現了幾個主要原因:1.員工認為部門長期從事成熟期產品的交付,“項目組里資歷比我們老的員工還有不少,即使績效再好,有新的機會也輪不到我們。”2.這些員工內心希望能夠有機會從事更有挑戰性的工作。3.在公司的人員流動政策下,員工可以不需要主管同意,在工作交接完成后即可進入后備資源池,實現調動。
反思部門內部管理,長期從事成熟期產品的交付工作,人員構成和崗位在一定程度上有板結,新秀難于“出頭”。長期以來,我們重要的研發崗位如SE、PL等的上崗,一直是直接主管推薦,AT評議。只有被推薦的人才有上崗機會;同時AT成員未必都熟悉被推薦人,在任用上無法做到人盡其才。部門的整體績效一直在產品線名列前茅,但部門的發展紅利并未與員工的個人發展更好地結合起來,沒有讓員工享受到集體奮斗帶來的好處,時間長了就會產生離心。
改進動作
雖然這三名績效優秀的員工沒有挽留住,但產品部及時制定了可持續可例行化的改進方案,重新增強了團隊的凝聚力。
1.結合員工意愿,有規劃地向周邊輸出員工,為老員工找到新的發展機會,也為新人創造了機會。從二季度開始,部門結合指令性和非指令調配要求,向產品線一線行銷、服務、支撐平臺部門等輸出了近30人,支持了產品線發展要求。
2.打破研發論資排輩的“潛規則”,把空缺崗位及崗位要求向全員公示,采取競聘制,鼓勵員工平等參與競聘。產品部在7月梳理出11個空崗,分兩批向全員公示,共有25名員工報名,經過答辯評分和公示后,每個崗位最終都得到了需要的人才。
3.每季度或半年組織產品部民主生活會,向員工傳遞產品線的經營情況和導向,讓員工和管理者對齊信息,上下同欲,鼓勵大家一起努力,實現產品線和個人發展的共贏,對未來更有信心。
從最終實施的效果看,我們讓員工感受到了發展的機會,讓員工感受到了機會均等和平等競爭,部門崗位得到了需要的合適人才,真正做到了共贏。
思考
部門的發展,要能與員工的發展訴求結合起來,形成組織發展和個人發展的統一,組織要關注不同級別員工的發展,要能為員工創造公平競爭的發展機會,讓大家看到希望,有所期待。對于成熟期產品的人員,要例行向周邊做人員的輸出和置換,改變內部人力資源結構,防止資源板結。
最后用一段歷史典故結束此文。清康熙年間,有人提議重新修葺長城。康熙明確表示了反對,他說:“秦筑長城以來,漢、唐、宋亦常修理,其時豈無邊患?明末我太祖統大兵長驅直入,諸路瓦解,皆莫能擋,可見守國之道,惟在修得民心,民心悅則邦本固,而邊境自固,所謂‘眾志成城’者是也。”
作者:羅萱
- 上一篇:面對一盤散沙的團隊,你該如何管理? 下一篇:最可怕的是,你以為你的員工不敬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