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干股激勵”的解讀,沒有比這篇文章更全
- 發布人:admin 發布時間:2017-09-11 21:33
-
本篇文章是我做股權激勵的總結,分為:前言、什么是干股激勵、為什么做干股激勵、如何做干股激勵、干股激勵操做過程中要注意的法律問題等五大部分。
前言
機制比人才重要
不久前我在客戶那里做了一個股權激勵現場動員會,有店長、前廳經理、大廚、主管人員等40余人。我們探討一個話題:“在一個企業里面人才是不是最重要的要素?”
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要素?還是中國人,為什么30年前的中國和30年后的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什么變化了呢?是利益分配的機制變化了。我由此得出一個結論,在企業里面,人才是重要的要素,但更為重要的是企業的利潤分配機制,如何用更好的機制把人才團結起來?因為好的機制可以讓壞人變好,壞的機制可以讓好人變壞。
有恒產者有恒心
在企業里面,為什么老板操心,沒有白天沒有黑夜,沒有休息日工作日之分,員工為什么操心不夠呢?
父母照看孩子,很用心,而讓保姆照顧孩子,為什么父母不放心嗎?為什么呢?誰的孩子誰操心。我的結論——有恒產者有恒心。這個企業是老板自己的還是和員工共有的?產權決定員工在企業里所起得角色,員工是打工者、被雇傭者還是企業的主人、股東,地位不一樣,員工動力也不一樣。誰的企業誰操心,你的企業又是誰的呢?
格局決定結局
老板做企業的格局決定結局。老板是把自己定義為小生意人,只做一個小店,還是把企業做成一個平臺,讓更多的人在平臺上受益。企業家有什么樣的胸懷,什么樣的格局,決定企業的未來。阿五黃河大鯉魚的使命復興豫菜,把黃河大鯉魚推向全世界,扛著豫菜復興的大旗。這樣的格局,自然能引領員工往前走。
為什么要進行股權激勵
1、股權激勵是大勢所趨、時代必然
股權激勵是時代發展的必然,不是想不想做,而是不得不做。越來越多的企業都在做股權激勵,你的對手都在做,如果你不做,勢必會造成人才的流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企業對人的智力創新依賴越來越大。一個好的創意可能就能融來巨額資金,如“e袋洗”、“滴滴打車”,智者為王年代,創造性越來越重要,股權能激發人的創造性,讓員工從要我做事,變成我要做事。
2、人性使然,越來越的企業主選擇事業合伙人制
事業合伙人的概念影響越來越多人的觀念,更多的人愿意把企業做成平臺,讓更多有能力的人在這個平臺上共同創造成果。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共同創業而不僅僅是給別人打工。中國人有老板情結,寧為雞頭不為鳳尾,每個人都想在平臺上體現自己的價值。
采用股權激做大做強的企業越來越多,阿里巴由馬云率領的18羅漢,起步資金50萬元,是大家兌的,這是合伙創業,采用的是干股+銀股的方式;小米,雷軍帶領7個牛人共同創業,僅用5米,價值450億美金;樂視,現在提出全員激勵,韓都衣舍,從創始人趙迎光200萬元創業,用7年時間,年銷售額15個億,還有華為,更是業界學習的典范。
股權激勵的作用
股權激勵的作用分為四種:
一、融人,如馬云用股權融到蔡崇信,股權可以融好的人才為企業所用。
二、融資,融到大筆的資金供企業發展。
三、融上下游,把上下游的企業用入股的方式為企業所用。
四、融資源。股權可以無中生有,用未來的利潤刺激吸引已有的資源,“企業請客,社會買單”,企業少花錢或不花線,加快企業發展。
股權激勵的形式
1、干股激勵,不出資可以享受企業分紅。
2、虛擬股激勵,如華為,用的很好。
3、注冊股,員工出資,在工商局登記成公司股東或者合伙企業的合伙人,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股東。
4、期權
5、股票(或限制性股票)
6、合伙創業。
什么是干股激勵
干股就是不出資,還能享受企業的分紅,通俗的說就是技術股或者身股。
為什么干股激勵更適合初創企業?
初創企業規章制度不健全,未來盈利情況尚不可知,如果讓員工出資,員工會有顧慮。而采取干股的形式,是員工不出資。這可以解決員工的安全感問題,干股無需在工商局注冊,收放自如。如果初創企業一開始就實施注冊股,由于在初創期不規范,股份輕易送出,將來出現問題收的難。
干股激勵和工資的區別?
工資是對員工過去工作成果的總結,員工有打工心態,發工資讓員工只關注工作本身、關注局部,而干股是分配未來可能創造的利潤、員工會有主人翁心態、員工關注企業成本從而減少浪費、并且使員工更愿意關注公司全局。
注冊股與干股的區別
注冊股是法律上的股權,股東有參與經營、重大決策、選擇經營者和分紅權,而干股只享有分紅權,沒有其他權利。
干股激勵操作方案
一個前提
企業戰略清晰,處于競爭藍海,有利可激。
干股激勵的前提,以戰略為導向,面向企業未來三年、五年甚至是十年。企業戰略清晰,處于競爭中的藍海地帶,企業有利潤可供激勵。如果企業戰略不清楚,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激勵只能做一時而不長久。所以戰略清晰是股權激勵的前提。如何找到企業的藍海,是企業老板要認真琢磨的。
二個保證
一是員工對企業未來的信心,二是員工對企業的信任。企業在市場里有沒有競爭優勢,未來企業要走向何方?企業的愿景、使命、價值觀是什么?能否讓員工對企業的未來信心滿滿,這是企業的軟實力,軟文化。二是信任,員工對老板的人品、做事方式是否認同,公司的財務是否公開?有老板問做股權激勵財務公開嗎?我的回答是股權激勵財務一定公開,規范。財務不公開,員工就對企業不信任。財務公開有技巧,只對相關人員公開,如果財務不公開,發錢老板說了算,員工是沒有安全感的。
三種關系
三種關系分別是股東與股東之間的關系,股東與員工的關系,公司與客戶的關系。
股東之間對干股激勵達成共識,相信干股激勵是企業與員工共贏的利益分配機制,股東把員工看成投資者、家人、粉絲、合作伙伴,員工把股東看成投資對象、家長、偶像、合作伙伴,這樣新型的關系利于雙方長遠合作。企業股東與員工上下一心,企業才能做到內圣而外王,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最終贏得競爭。
四個要素
1、時代要素:要結合時代特點,考慮商業潮流、投資基金、經濟結構、創業風氣。現在的時代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人人都在講創業,如果沒有好的機制,人才將會流走,留下的是庸才,現在的私募基金等都做的很好,這也是時代的特性,還有經濟結構的轉型,創業大潮來臨,政府在未來的五年將創業做為重中之重來扶持,很多創業園成為了政府的工程。股權激勵要從時代背景考慮。
2、行業要素:在行業里,揚長避短,從產品定位、行業特性、行業的發展趨勢、行業的競爭狀況、行業的門檻等方面進行考慮,不同的行業不同情況對人才的吸附力也不同。
3、人才要素:企業人才的能力級別、薪酬水平、人才個性、發展潛力、支付能力、需求層次等考慮。
4、企業要素:企業可分為人力驅動型(如律師事務所)、資源驅動型(如地產公司)、資本驅動型(如貿易公司),你的企業屬于哪一類,人力驅動型公司對創造性要求更高。
做企業還要考慮:
股權架構:老板的層面是否能在股東里達成一致做股權激勵,因為有人看眼前有人看長遠,達不一致,股權激勵落不了地。
發展階段:初創、發展、成熟、衰退期不同的發展階段股權激勵不同,你的企業處于哪個階段?
戰略規劃:未來3到5年的規劃和人才儲備,未來一定是人才的爭奪戰搶奪戰,比如蔡崇信對于阿里,微信之父張小龍對于騰訊,企業需要有前瞻性的眼光,找到人才,并對未來給予允諾,這需要老板的洞見性眼光和格局,能把人才吸引到。
盈利模式:企業的盈利模式構建,是平臺型公司還是生態型公司。
業務流程:企業的業務流程梳理。
組織架構:公司是扁平化還是多層級的,股權激勵需要劃分激勵單元和崗位,組織架構要清晰。
人才梯隊:企業有無人才梯隊?股權激勵需要層次分明、老中青結合,分批進行最好。
薪酬體系:企業有相對完善的薪酬體系,有清晰的晉升標準。
財務狀況:企業是否盈利?老板是否愿意公開財務?激勵力度是否符合員工預期?
總之,股權激勵是系統的工程,要有全局的思維。
五步干股操作落地
1、分給誰
劃分激勵單元:可獨立核算的經營單元(如門店)、部門;激勵崗位(如店長、前廳、后廚);激勵對象:具體的人(如店長),在剛做股權激勵的時候,我們建議激勵到中層,因為開始的時候制度不完善,等讓員工看到希望以后慢慢往下激勵。
舉一個例子,我們所服務的企業“喜家德水餃”,他有一個模式叫“三五八”模式,即店長通過相應的考核,可以得到該店利潤3%的干股收益,如果老店長培養出新店長,符合考核標準后,再開新店,老店長可享受新店5%分紅,如果培養出5名店長,老店長成為區域經理,符合考核標準,再開第六家新店可享受8%的分紅,原來的店的利潤也與其掛鉤。這樣的模式很好的解決了新人培養的問題,因為每一個店的利潤和老店長都有關系,我們通過調研發現,設定了這樣機制后,即使是下班時間,老店長也在培養新店長,探討怎樣把店做的更好,這使員工都很有積極性。
對店長的考核相對比較好考核,我們稱之為“利潤型單元股權激勵”,那么沒有產生利潤的職能部門如財務、行政、宣傳、培訓等該如何激勵呢?可以通過制定考核標準,讓職能部門入股到店或者享受公司總體盈利的分紅。稱為“價值型單元股權激勵”。
2、分什么
干股激勵模式,是存量分紅?增量分紅?還是存量加增量二者結合分紅?虧損的店對減虧部分邊可分紅,還可與員工簽定激勵的對賭協議,激發員工的積極性。
激勵力度:用多大的比例進行激勵。是3%?5%?10%?這要參照過去三年的盈利狀況來確定,盈利不同激勵不同,單獨核算,另外參照行業標準,分配具有科學性,符合員工的期望值,激勵過少,沒有干勁,激勵過多,造成浪費,激勵的多少需要周密的測算,只有解決科學性和期望值相統一,才能達到整體的協調。
兌付方式(是現金獎勵,還是現金+虛擬股,或者現金+消費性資產(房產)、現金+福利計劃(出國旅游),給員工的是不是想要的,這要進行一個調查,量身定做。
3、怎么分
考核標準:考核一般不要超過三個(根據你需要的條件去設定考核條件,不宜過多)。
行權條件:如何設計行權條件,是一次性行權,還是分兩年、三年行權?每年拿40%,30%,這既可以保證企業經營現金流,還可相對留人。
激勵管控:專人來負責股權激勵落地,避免流于形式。
4、怎么退
約定如何退出股權激勵計劃。包括:
主動離職:這需要解除合同,不再激勵。
被動離職:對公司造成損害,不僅解除干股激勵,還可以進行索賠,如失職、索賄、受賄、貪污、盜竊、侵占公司財產、泄露公司經營技術和技術秘密、損害公司聲譽被辭退。
法定離職:員工退休、喪失勞動能力,這考慮整個企業的文化,具體再細化。
5、簽協議
如干股激勵分紅協議、保密協議、還有股東會決議、規章制度、薪酬制度。
干股激勵需注意六大問題
1、沒有薪酬體系,盲目給股份,造成員工間不公。
2、沒有設定員工上升通道,未告之何時可以成為被激勵對象,未解決員工的安全感、長遠發展問題。
3、只給不收,沒有告之收回的條件,造成員工動力不足。
4、只有口頭,沒有簽訂書面協議。
5、未信守承諾,及時分配利益,導致員工對企業失去信心。
6、沒有企業文化貫穿,唯利是圖,財散人散。
總結
股權激勵是大勢所趨,是企業硬需,需要系統性的思考,這也是企業戰略需要,股權激勵還要從全局的角度去思考,不能拍腦袋一蹴而就,專業人做專業事,建議做方案之前最好咨詢專業團隊。
作者:耿小武
- 上一篇:如何正確處理與員工的沖突? 下一篇:要化股權激勵的砒霜為蜜糖 你至少得搞明白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