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老金并軌具體措施仍需討論 部分職工難接受
- 發布人:admin 發布時間:2017-09-17 16:22
-
編者按:備受詬病的養老金雙軌制即將成為歷史——2014年12月23日,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在代表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做報告時表示,并軌方案已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審議通過。今后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將建立與企業相同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其實,雙軌制的形成在我國有著特定的歷史背景,其負面效應顯現后,國家也一再主張要對其進行改革。只是改革受到阻力,所以進展緩慢。如今,終于有了實質性的進展,可謂意義重大。
不過,改革并非一蹴而就。并軌制要真正落到實地,尚需更具體的實施意見和配套措施;此外,養老基金的投資管理問題也將更加凸顯。
本期,《法治周末》與您一起回顧雙軌制的前世今生、探討并軌的改革前景以及養老基金的投資管理問題。我們期待并軌制能順利落地,期待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有保障的更好的晚年。
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一)
養老金并軌真地來了
法治周末記者 趙晨熙
一份元旦前通過的改革方案,成就了2015新年伊始最熱的話題。
這就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方案。
2014年12月23日,國務院副總理馬凱代表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關于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表示,養老金雙軌制改革方案已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審議通過。
報告中提到,我國將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建立與城鎮職工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一個統一”“五個同步”。
一個統一,即“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建立與企業相同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行單位和個人繳費,改革退休費計發辦法,從制度和機制上化解‘雙軌制’矛盾”。
五個同步,即“機關與事業單位同步改革,職業年金與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同步建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與完善工資制度同步推進,待遇調整機制與計發辦法同步改革,改革在全國范圍同步實施”。
“并軌是一次重要突破。”中國政法大學法和經濟學研究中心教授胡繼曄向法治周末記者解釋稱,在此之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是企業單位的“繳費型”統籌制度,由單位和職工本人按一定標準繳納;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制度,則由財政統一支付養老金。
這種“雙軌運行”制度自實施以來一直成為引發社會矛盾和不公平心理的導火索。不過,胡繼曄也表示,目前確定的僅是思路框架,具體改革方案尚未公布,正式改革前仍需進行科學細致的調研,未來也要有詳細的實施意見和配套措施出臺,以保障養老金并軌制切實有效的實施。
“并軌”意義重大
“并軌制發展是大勢所趨。”胡繼曄介紹,養老金“雙軌制”始于20世紀90年代,雖然曾一度在推進國企改革等進程中發揮了作用,但如今已到了必須改革之時。
這種改革的必要性,普通企業員工表示理解和認可,不過,在機關事業單位一些職員中恐怕還未形成高度的一致共識。
法治周末記者隨機采訪了10位企業上班族,他們均表示對雙軌制推行的極力支持,稱這是實現社會公平的一個必要舉措。
然而,一些機關事業單位的職員表示,一時間尚難以接受要改革這個事實。
北京市產品質量檢驗監督所一家下屬事業單位員工鄧悅對法治周末記者坦誠,她對養老金并軌改革還有些不適應,她原本看重事業單位,就是因為退休后可以享受由國家財政統一支付養老金。
鄧悅說:“與許多普通企業員工相比,我們的工資基數本就不高,僅有的優勢就是工作穩定和不用交養老保險,如果實行并軌制,我們到手的工資又要降了。”
在國家稅務部門工作的北京公務員張文瀚也對法治周末記者透露,實行并軌制之后,機關原有的養老“優勢”蕩然無存,一些原本打算考取公務員的人也開始慎重考慮。
對于養老金并軌遭遇不同群體“冰火兩重天”的對待,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并不意外。
夏學鑾曾做過調研,民眾對機關公職人員及公務員存在不滿,很大原因就在于養老金雙軌制,“一方面是這些公職人員在職時不用繳納養老保險;此外代表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比率的養老金替代率,機關公職人員也較普通企業職工相對高一些”。
“雙軌制造成了社會上對公職人員不滿的呼聲,也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夏學鑾強調,實現養老金并軌制不僅響應了公眾對雙軌制不公平的關切,更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必要舉措。
胡繼曄對此表示認同,他向法治周末記者強調,并軌制提上日程意味著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的總方針進入到了落實“公平”的新階段。
胡繼曄說,養老金雙軌制已到了必須改革之時。而且從法律角度看,不論是公務員法、社會保險法還是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中對“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等規定,都表明機關事業單位保險制度和社會保險制度保障的人群雖然不同,但保障內容實質上是一樣的,并軌制改革是具備法律基礎的。
“其實,即使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在社保改革上的進步也很明顯。”胡繼曄舉例稱,美國1935年就通過了社會保障法案,但到1983年才將公務人員納入;而我國的社保改革此次就將公務員納入,消除了2014年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頒布后很多人認為公務員將不進入社保體系的疑慮,是此次改革的亮點,在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除了并軌制發展意義重大外,夏學鑾預測,并軌方案的出臺可能會助推人才流動和社會活力的新一輪激發。
他解釋稱,一方面事業單位編制的優勢減少,吸引力會相應降低;此外并軌制的發展也會打消以前一些在體制內工作,想轉行卻因害怕離開機關事業單位而老無所依的員工們的顧慮,使得一些人逐漸選擇從機關事業單位流向企業。
具體改革措施仍需討論
目前養老金并軌僅確定了思路框架,具體改革方案尚未公布。夏學鑾認為,改革應穩妥推進,因為這會涉及到相當一批人群的切身利益,尤其是受到并軌制直接影響較大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
胡繼曄也指出,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包括公務員、醫生、教師、科研人員等群體,可以說是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應該讓他們正確理解并軌制發展的意義,消除負面情緒,并積極配合并軌制的發展。
對于機關事業單位人員擔心的因繳納養老保險而工資降低的問題,胡繼曄表示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中提到的“五個同步”其中就包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與完善工資制度同步推進。
“此舉將與員工工資改革相掛鉤,也是實現改革成功的重要保證。”胡繼曄認為,并軌制改革將實行單位和個人繳費,因此我國機關事業單位職工改革的重點應當放在彌補改革后工資待遇降低的部分。
“為確保改革后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個人收入不會出現大幅下降,對工資的調整應考慮能覆蓋個人繳費部分,以減輕改革阻力。”
此外,胡繼曄強調,職業年金制度的建立也是并軌制改革中的重要一環,在改革的“五個同步”中,職業年金與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同步建立也是其中之一。
胡繼曄介紹,職業年金是指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補充養老保險,目前我國還未完全建立起這種制度。
他認為,職業年金的建立發展模式應由事業單位和職工共同繳費,國家提供稅收優惠,各級財政給予相應的補助,在管理上實行個人賬戶管理,同時在基金的運作上實行市場化運作。
除了要考慮到并軌制對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外,夏學鑾強調養老金并軌最重要的還是解決養老公平問題,“就高不就低”應是改革原則。
“與其降低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養老金待遇,不如提高普通企業單位養老金待遇。全面提高全民養老金水平的關鍵,則在于企業年金制度與職業年金制度的同步發展。”夏學鑾表示。
“企業年金作為企業職工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因是自愿參保,目前全國參保率還不足10%。”夏學鑾坦言,如果只發展職業年金而不發展企業年金,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和企業職工的養老金水平仍會有不小差距。
對此他建議,養老金改革應將企業年金與職業年金一樣作為“硬性標配”制度,通過國家給予一定稅收優惠政策形成以養老保險為基礎,結合職業年金、企業年金機制共同組成多支柱養老保障系統。
不過夏學鑾也強調,“并軌”更多是指制度設計的統一,而不是說所有人的養老金完全一樣。
他表示,新的養老保障制度的基本模式是逐步實現一套制度,將所有人員納入這套體制內,而在制度框架內因不同工種、不同工作年限等分別對應不同等級,“基礎養老金應是一樣的,而企業職業年金有所差別,這樣就能達到公平和工作貢獻的對應”。
“養老金并軌涉及多方內容,正式改革前仍有很多問題需進行細致的討論研究。”胡繼曄舉例稱,改革適用“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的原則,而對于那些在改革前就在機關事業單位工作,還未退休的“中人”來說則比較麻煩。
胡繼曄表示,如果沿用企業養老改革時的視同繳費政策,對財政資金的壓力會小很多,但今后恐將面臨養老金個人賬戶虧空的問題;而由財政一次性將個人賬戶做實,又將產生巨大的財政壓力,因此改革方案仍需細致的討論。
此外,目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保值增值機制不健全,結余基金大多存銀行、買國債,投資渠道單一,收益率較低也是影響未來養老金改革持續性的重要問題。
胡繼曄提出,養老金要想實現保值增值,可以在確?;鸢踩那疤嵯聰U大投資渠道,增加委托運營資金,實施多元化投資策略。
“養老金并軌制改革涉及民眾的切身利益,更需要改革方案正式出臺前的細致研究和全面考量。”夏學鑾說。
- 上一篇:社?;鹦钃揞~改革成本 短期繳費水平難降 下一篇:報告稱公務員中29.3%的人存在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