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期盼的2015年公休假放假安排16日正式出爐,“除夕重回春節假期懷抱”“中秋假與周末重合不補休”成為網友熱議的焦點。在不少人為此點贊的同時,更多人呼吁增加法定節假日天數,切實推進落實《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
“放假太隨意”成民眾之痛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5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剛一出爐,在北京一家律師事務所工作的小薛長吁了一口氣,因為在除夕夜和家人吃一頓團圓飯似乎有了保證。但他同時將其截圖發到了朋友圈,并質疑:“《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是不是也要改?
網友“勞月”說,2008年前除夕不放假,2008年到2012年除夕放假,去年除夕不放假,今年除夕又放假。“翻來覆去的做法令民眾很不滿。決策者似乎很無奈,很糾結。難道不可以從立法程序解決這一問題么?”
“節假日放假太隨意”已成為不少民眾心中的痛。“外漂族”希望多長假,離家近的市民又希望可以固定休息。民眾對于節假日放假安排的不同需求注定使每年的節假日安排不可能盡如人意。
王濤是河南省某縣一名公務員。在他看來,每年頻繁地拼假、挪假太費心思。“我離家很近,不像很多‘外漂族’,要四五天的假期才可以回家,對于我來說,每周能夠固定周末放假是非常安穩的一種休息模式。”
他告訴記者,挪假造成的后果是“休息三天沒感覺,上班六天卻累得要死”,而且事實上,假期再怎么七拼八湊,也不會多出一天。
節假日立法呼聲再起
一些市民呼吁,國家制定節假日安排應有其自身的嚴肅性和原則,不應一到假期,全國人民就得眼巴巴等著政府出通知。國家法定節假日應該休息,遇到休息日該補就補,沒必要“拆東墻補西墻”。
清華大學教授蔡繼明曾公開呼吁,法定節假日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立法形式加以確定,不要年年變。他認為,法定節假日怎么確定和放多少天假,既關系到國民經濟的承載能力,又涉及各個行業利益,很難形成人人都滿意的安排,只有把法定節假日及其放假天數的權限交給廣泛代表民意同時又具有最高立法權力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才能更妥善、更公平、更具有公信力。
事實上,節假日年年不同除了給群眾帶來諸多煩惱之外,對很多企事業單位也會造成資源浪費。小薛認為,由于法律具有穩定性,節假日一旦立法就會比較固定,“整天變來變去就會造成對法律尊嚴和權威的不重視。”
部分受訪民眾認為,節假日立法可以穩定自己的生活,提前安排休閑和旅游,不用每年到了相關時節去看放假通知過日子。而以立法的形式通過,也可以讓放假變得更權威,使一些企業不敢隨意克扣員工假期。
落實帶薪休假制度是關鍵
有分析認為,帶薪休假制度并未真正實施和節假日的天數過少是我國公眾對節假日期望值過高的兩大原因。如果不解決帶薪休假和增加節假日總數,即使立法也未必讓公眾滿意。
在澳大利亞留學的小杜告訴記者,在澳洲,周六周日是必休的,且不會和工作日交換調休,也不會刻意把假期和周末連起來。“和我國法定節假日比較統一不同,澳洲不同地區都有不同的法定節假日,和當地歷史和民俗關系密切。”他說。
青海大學旅游管理學院教授何梅青認為,此次除夕放假與否的爭論,引發很多民眾呼吁嚴格落實帶薪休假。“我國是帶薪休假制度執行力相當弱的一個國家。帶薪休假制度僅在一些國企中得以執行,而且還要根據實際情況,休假時間上也有壓縮。相比之下,大多數單位沒有帶薪假期。落實不了帶薪休假,假日立法也無法實現。”何梅青說。
何梅青表示,我國要保證旅游產業持續、健康、穩定地發展,時間、金錢這兩大因素必不可少,也不能指望每年依靠黃金周期間爆發式的集中休假來帶動。否則,國家難免在旅游資源過度開發利用和閑置之間來回搖擺。落實帶薪休假,不僅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意義上的進步,也是保障旅游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推手。